当前所在位置: 九游会j9 > 新闻信息 > 公司新闻

九游会j9专业服务模式助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九游会j9为进一步推动本土社会工作专精化高质量发展,2018至2023年,在成都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成都市民政局共资助了75个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涉及老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等多个专业服务领域。以项目为抓手,研究本土实际,运用专业方法、技巧和工具,在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服务对象和社会问题改善、组织专业能力提升、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代表性的服务成效。

  “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啊!”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东义社区的甘爷爷近日收到了一副“特殊”拐杖,高兴地表示感谢。原来,老人因残导致行动不便,以前的拐杖由于现在身高原因无法使用,行走存在安全隐患。都江堰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以下简称“春晖社工”)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此情况,为甘爷爷测量高度后,通过资源链接寻找商家,定制适合身高的“特殊”拐杖,解决了老人实际需求,使其户内外行走更加方便、安全。此外九游会j9,社工在整个过程中与青城山镇民政办、老年协会、卫生院等协同开展相关工作,将走访老年群体的情况与数据及时并入辖区老年巡访数据,确保更多农村老人及时享受福利政策,其基本生活和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我们按照老年群体分类化标准服务的形式开展工作,注重资源在地化挖掘与培育,从而形成典型的农村地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流程。”春晖社工介绍,“爱护银龄——农村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聚焦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情感、社会需求,除了通过“社工+社区+志愿者”联动,提高其生活质量外,还通过小组服务,提高老人家庭成员的照护技能,逐渐完善该群体的同辈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通过个案服务,为老人及其照顾者提供心理情感支持服务,帮助释放压力、坚定生活信心。“基于精细化需求分类指引精准化标准服务,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地区老年服务新路径,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春晖社工表示。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迭代升级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复杂化、暴力化的特点。彭州市携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携程社工”)通过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服务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提供预防性、补救性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返社会、远离违法犯罪。

  小Y是携程社工帮助过的一名服务对象。经检察院转介,社工在监督考察期为小Y开展观护帮教服务: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庭审旁听等方式九游会j9,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通过创造亲子活动机会,引导小Y家庭成员之间学会倾听和理解,让小Y感受到家人支持;鼓励小Y和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更是鼓励小Y在志愿服务中成为“榜样”,主动分享和带领成员团结协作,帮助小Y重建朋辈支持网络等。

  “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联动了彭州市民政局、彭州市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市妇联、学校、社区等职能部门支持。”通过与民政部门对接,携程社工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需求转介至未成年人所在区域内的社工站(室),使服务更加落地;针对涉案未成年人中有困境九游会j9、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情况时,协同民政为其链接相关政策资源,帮助其改善困境。通过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执法机关联动,形成完善的对接机制,目前已涉及社会调查、帮教考察等服务。通过联动妇联、学校、社区,直接对接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老师资源进入学校、社区等场域开展服务,实现“服务需求-及时回应”的有效衔接。

  携程社工表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社工服务示范项目”将持续依托彭州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发现-报告-转介”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部门等工作合力,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服务”路径,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在地未成年人保护水平。

  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家住彭州市、70多岁的刘婆婆独自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就医。因老人行动不便,保安将其转介给医院门诊大厅的医务社工服务站,社工立即协调当班服务的志愿者陪同刘婆婆就医。随后,社工又了解到,因家庭矛盾,老人才一个人来到医院,检查做完后又坚持在医院等报告不愿回家。考虑到天气寒冷等现实情况,社工与其家人多次沟通无果后,通过病患家属转介系统,联系到老人户籍地社区,由社区、老人单位和派出所入户协调,最终家人安排车辆前往医院接回刘婆婆,第二天再来医院问诊。

  门诊是群众到医院就诊的“第一站”,聚焦优质服务解决“关键小事”很重要。“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置医务社工服务站,我们是四川首家。”成都市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仁怀社工”)介绍,“医路相伴—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以医院导诊志愿服务和医疗救助为切入点,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置医务社工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管理、医疗帮扶、救助咨询和便民服务。通过联动社区、学校和单位、基金会等志愿服务资源,开展常态化导诊志愿服务,回应困弱势人群就医需求;完善个案转介机制,开展个案管理服务,前置困难患者经济救助介入,支持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提高社工服务的有效覆盖。

  据悉,今年9月至10月,项目联合成都志愿服务支持中心、青羊区社会工作总站、金牛区社区发展基金会等7家社会组织平台,以及草堂街道、少城街道辖区社区,招募志愿者490余名。联合省医团委、门诊部等,为志愿者开展就医流程、自助机使用、服务管理、院感防护、应急管理等培训。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服务患者超过10.8万余人次。同时,通过医院相关单位转介,开展困难患者救助评估、落实经济救助政策、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完善患者就医多层次医疗保障,累计为8名困难患者申请医疗救助24万余元。

  “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在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邻里音乐节上,10余名精神康复者组成的合唱队,为近200余名社区居民献上了一首《隐形的翅膀》,获得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看到他们能鼓起勇气在这么多陌生人面前表演节目,真的很惊喜。”参与演出人员的家属纷纷高兴地表示。

  由成都市利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的““生活为本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面向社区50户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关注他们面临的掌控日常生活难、疾病复发率高、社会污名化严重等现实问题,以增能理论、复元理念为支持,在微观层面,运用多种专业服务技术提升精神障碍者的生活信心、生活能力以及生活价值,增强个体应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降低疾病复发及肇事肇祸率。在中观层面,搭建精神障碍者家庭互助支持网络,建立集体身份感,促进精神障碍群体经验有效互动。在宏观层面,通过“复元之路”为代表的系列社会倡导行动,促进社会大众了解精神疾病,减轻社会污名,改善精神障碍者的生活环境,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项目运用行动研究,通过对社工干预精神障碍者的服务进行“计划—行动—反思—再计划”循环深入,将实务与研究相结合,先后提出了“CHENGDU”模式、“生活为本”服务框架等,回应本土精细化社工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探索发展的生活临床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促进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项目先后参与省市级社会工作服务经验分享10余次,已推广至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双流区等30余个街道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多次参与全国性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交流与分享,推动成都经验走向全国。

  近年来,成都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本土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持续探索和创新,持续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了一批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优、服务专业性强、示范作用好的品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创新和标杆引领作用,推动了全市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为专业社会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